最美中国008期 推荐地·大澳渔村 说起香港的过去,你可能会想起九龙城寨里的鱼龙混杂生活,想起重庆大厦里的电影辉煌时光,想起油麻地庙街里的日常市井岁月……却几乎不会有人记得,100多年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渔村。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铺、形色匆忙的上班族,你甚至还会以为,如今的香港,已经完全摆脱了小渔村的模样。
(▲图:LOFTER@Tdstone) 而这一次小飞君却挖掘到了一个地方——大澳渔村,她不仅保留了一百年前香港的模样,还几乎不为港外游客所知。充满渔村人家味道的水上棚屋、弥漫着海水咸香味的老街道、风味独特的当地小吃、老香港遗留至今的文物建筑……这个面积并不大的大澳渔村,才是最真实的老香港写照。
(▲图:蚂蜂窝@意识散) 老渔村遗留下来的水上棚屋 却是如今香港难得一见的景象 || 水上棚屋
(▲图:LOFTER@小单玩小反)
(▲图:LOFTER@Tdstone) 海中密林般的水中木桩,悬于水上而密集无序的铁皮木屋,随意拴在水木桩旁的小木船,充满咸香气息的空气,你很难想象得到,这竟然是香港的一角。走到永安街尽头,来到太平街,沿着太平街一直走可以看到导往沙面仔、二涌、三涌等棚屋区的指示牌。大澳的棚屋,是由深入水中的坤甸木桩支撑,其上搭建木板或者其它轻便材料而成的水上民居,大部分棚屋都是木质结构,部分新改造的棚屋则是铁架搭建,以铁皮或者防雨布包裹,远瞰棚屋区像是许多形态不规则的嶙峋怪石聚集在一起。
(▲图:@Arthur Ching)
(▲图:LOFTER@阿哲2号) 连接棚屋的木板通道是棚屋独特设计的精华所在。棚屋之间以及棚屋和陆地之间,除了有少数木桥连通之外,大部分靠着狭窄而简单的木道沟通。木道细窄,有的仅容一人通过,有的通道甚至穿过棚屋人家的客厅、厨房,水上人家的生活景致一目了然,零距离接触棚屋人家的生活,就在这几尺宽的木道之上。有些棚屋的主人干脆将客厅改成茶座,游人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一杯冰凉冷饮,甚是惬意悠游。 || 棚屋人家
(▲图:蚂蜂窝@意识散)
(▲图:蚂蜂窝@意识散) 现在的大澳,除了在街道上经营商铺的年轻人外,大部分年纪轻的居民早已搬进香港市区里寻找更现代化的生活,棚屋区里居住的大多数是鹤发老人,长者们不愿意离开这片古旧而又独特迷人的故土和这片曾经赖以为生的大海。棚屋区虽然古旧,但处处散发着舒适慵懒的气息,随处可见享受阳光的猫咪,在窗廊上置放的小小盆栽,廊台上甚喜光热的三角梅,这些小风景组合出了经典的南国夏日画卷。
(▲图:LOFTER@Tdstone)
(▲图:LOFTER@WILDAY) 棚屋区里沿途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开的甜品店。走累了,不妨走进一家棚屋改造的甜点店,跟店里的老人聊聊香港四大天王。村内的solo蘇廬café的自制咖啡也很受年轻人欢迎,咖啡店外廊由棚屋改造,名副其实的水上咖啡。 solo蘇廬café:大澳吉庆街86号,G/F, 86 Kat Hing St, Tai O (责任编辑:PPSHK香港药品代购网) |